抗菌除臭劑的使用及分類介紹
發布時間:
2021-07-15 09:52
來源:
抗菌除臭劑適用范圍:
可用于食品醫藥、固廢處理、污水處理、垃圾站、養殖廠等除臭、空氣凈化。
抗菌除臭劑主要功能:
抗菌、除臭、除味、美化環境。
抗菌除臭劑突出特性:
去味快、時間持久、無毒、無刺激。
抗菌除臭劑儲存運輸:
存放時應保持通風、干燥、防止日光直接照射。
運輸時應防止雨淋、暴曬。
抗菌除臭劑的分類介紹:
抗菌除臭劑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物理除臭劑、化學除臭劑、微生物型除臭劑、植物型除臭劑和復合型除臭劑等。
物理類抗菌除臭劑
物理除臭劑是通過物理方法進行除臭,利用除臭劑或者臭氣的物理性質,不改變臭氣組分的結果,只改變臭氣的局部濃度,或者說是相對濃度。常見的有吸附除臭劑、遮掩除臭劑等。
吸附性抗菌除臭劑
吸附性除臭劑是采用具有優異吸附能力的物質利用分子間范德華力將惡臭分子吸附于多孔性物質中的除臭方法,除臭劑比表面大、空容大,通常能吸附減少空氣中惡臭濃度以達到除臭的目的。
掩蔽抗菌除臭劑
掩蔽除臭劑是用天然芳香油、香料等物質掩蔽惡臭。主要針對很多難以去除的臭味或者除臭比較麻煩的環境,按比例混合幾種有氣位的氣體,以減輕惡臭。
采用先進的高分子納米微膠囊化技術制備的具有緩釋性能的無味遮味劑。其微囊粒徑尺度為20-80納米。它可良好的分散于水性液體中,加入后不會破壞液體的配方平衡;同時因產品的特定性能所致對真菌、霉菌的產生有著天然的抑制作用。達到一舉兩得的良好功效。
化學類抗菌除臭劑
化學除臭劑是利用氧化、還原分解、中和反應、加成反應、縮合反應、離子交換反應等將產生的惡臭物質變為無臭物質從而消除臭氣。
氧化除臭劑抗菌除臭劑
NaClO、氯 氣等氧化劑將臭氣中的有機硫和有機胺類等物質氧化成臭味較輕或溶解度較高的化合物,然后酸、堿吸收凈化。
鹽類化合物抗菌除臭劑
使用鹽類化合物作為除臭劑,例如二價鐵離子和抗壞血酸在一起抑制氧化,與氨、硫醇等惡臭物質反應使之變成無臭物質;三價鐵衍生物、金屬絡合物的配位體與硫醇或硫發生置換反應,將惡臭物質轉化為無臭物質。
酸、堿制劑抗菌除臭劑
使用酸類或者堿類物質作為除臭劑,例如氧化鋅與硫化氫發生非催化氣固兩相反應,可以去除空氣中的硫化氫氣體;黃酮與單寧酸等木材精油成分通過包合作用、中和作用、加成反應去除惡臭物質。
微生物型抗菌除臭劑
為了獲取作為除臭微生物制劑的候選菌株,從垃圾滲濾液中分離篩選了4株具有對NH3和H2S高效降解菌株,分別標記為CC3、CC7、CC13和CC16.通過形態、生理生化和16S r DNA序列分析,分別鑒定為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巨大芽孢桿菌(Bacillus megaterium)、嗜酸乳桿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糞產堿桿菌(Alcaligenes faecalis).菌株CC7、CC13和CC16組成的復配組合除臭效率最優,其復配比例為1∶1.5∶0.5,對NH3和H2S的去除率分別為83.56%和70.25%.通過單因素實驗,確定微生物除臭劑最佳除臭條件:除臭時間為60 h,菌劑使用量為5%,除臭溫度為30℃,初始培養基p H值為6.5.
抗菌除臭劑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微生物把溶解水中的惡臭物質吸收于微生物自身體內,通過微生物的代謝活動使其降解的一種過程。微生物脫臭可分為三個階段:
①惡臭氣體的溶解過程,即由氣相轉移到液相;
②水溶液中惡臭成分被微生物吸附、吸收;
③進入微生物細胞的惡臭成分作為營養物質為微生物所分解利用,使污染物得以去除。
下一頁
相關新聞
防水功能作為熱門的特殊功能,越來越受到企業和消費者的青睞,而之前由于國內對環保要求較低,6C和8C的防水劑使用比例較大。為了響應國家對環保的要求,想要在未來市場獲得更多訂單,無氟防水劑已然成為行業趨勢。